元培智库
当前位置:跟踪报道 > 所有内容
元培智库专家孙玉麟:管事、管人、管自己—管理者的领导艺术
来源:元培      发布时间:2021-05-27      浏览:733

  从德鲁克到戴明、稻盛和夫,全球知名管理学家各有千秋;从华为到海尔,知名企业的管理哲学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与企业文化中。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优秀的管理者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有的人、有的企业学管理总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作为CFO,又该如何提升管理水平,获得CEO的认同?


  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20日,知名企业家孙玉麟现身财能书院大湾区分院,为CFO们分享了“管理者的领导艺术”这一话题。他毫无保留的从自己的经验和很多咨询案例出发,告诉大家如何理解管理层思考与行动的内在逻辑,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个人修炼,并从高维视角告诉大家,“董事长觉得怎么样才是好的CFO”。


  嘉宾:孙玉麟


  整理:和斌斌


  编辑:李小白


  来源:财大咖(ID:caidaka2019)


  关注我,与财能创变者同频共振


微信图片_20210527021538.jpg


  孙玉麟,著名企业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财能书院大湾区分院顾问


  孙玉麟提出,对于财务人而言,一定要从企业和老板的需求角度,根据业务和销售的数据总结出一些对企业经营和降本增效等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突破中国式管理的局限与误区


  中国式管理的问题之一是重目标管理,轻流程管理。稻盛和夫是深受欢迎的国际知名企业家和管理大师,许多中国企业都在学习推广他倡导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但在实践中成效显著者很少见。孙玉麟不禁感慨:“带着这个问题到日本京瓷考察后才明白,在精益管理的基础上,阿米巴经营模式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即,KPI只能解决员工的态度问题,不能解决个人和组织的能力问题。”他指出,阿米巴经营模式的本质还是目标管理,只有在精益管理(流程管理)的基础上才能见到成效。同样,国内很多企业学习海尔的“人单合一”,成效显著者也很少见。人单合一的特点是订单的个性化、定制化,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是研发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模块化,为此海尔积累了几十年。


  中国传统管理模式中常常将“管理人”和“管理组织”混为一谈,经常听到的一句经典表达是:“管企业就是管人”。事实上,这使企业管理变得异常复杂,企业管理者也会异常辛苦,无形中就将许多精力花在不产生价值的人事协调上。其实,管理人与管理组织并不是一回事。当我们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人”,目标是管好“人”,那么企业内每一个人都是个别的、特殊的,管理就成了针对特殊人、特殊事的特殊处理,而且随着企业中“人”的增多,其复杂性将呈几何级数增加。而当我们将管理客体看作是一个“组织”,目标是做好“事”,管理就成为公平公开,一视同仁的制度化管理。因此,管理企业必须尊重制度。在组织制度面前,每一个人都不再特殊,都必须遵循既定的游戏规则,它使得企业管理简单化,组织运作的效益和效率得以提高,从而承担起企业自身的责任。


  从责任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企业内部管理,无论是岗位与岗位,还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都可以看作是互为责任的责任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企业中必然存在一种基于责任关系的责任流程。处于流程中节点的岗位责任并不是为自己承担,而是面向上下游。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流水线上的员工,是否有效承担起了自己的责任,其结果影响的是下一道工序或下一位员工,同理,对于这位员工的工作质量,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下一道工序的员工。海尔推行的向上一道工序“索赔制”就是基于这样的流程责任。只有每一道工序的员工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最终生产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基于责任的管理流程,是用责任运作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权力运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互为责任承担的关系。一个管理者想要他的下属承担责任,他就必须首先对下属承担起责任,要为下属责任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帮助。企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直接影响客户、距离客户最近的是处于最基层的一线员工,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最佳实现途径,就是确保流程责任的每一环节都不会缺失。因此,企业领导人及各级管理人员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而首先是为下属提供责任实施条件的服务者。


  管理的本质是洞察人性


  中国式管理强调“德才兼备”,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管理实践中容易把认知问题看作品德问题,泛道德化往往成为管理者推卸责任、回避问题的借口。比如,企业合伙人因为分配不公发生矛盾,或者员工抱怨给自己的奖金分的少了,管理者常常会认为是当事人品德不好,事实上大多数情况是认知问题。也就是当事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贡献和价值。哈佛大学做过一项心理研究,实验的设计是,当一个团队完成一项任务后,负责人给每人一张纸,要求团队成员客观、真实地将自己的贡献或创造的价值按百分比写出来。理论上所有人的百分比数总和应该是约等于100%,真实结果却是百分比数总和超过300%。实验结论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估计值是真实值的3倍以上。举个例子,A和B两个合伙人办企业,股份各占50%,贡献也差不多,分红时平均分配是合理的,但A认为自己的贡献为70%。应该分7成。同样,B也这样认为。两个人必然会发生矛盾,结果是相互抱怨对方品德有问题。解决的方式应该是遵循一句俗语:“先小人后君子,结果都是君子;先君子后小人,结果都是小人”。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毛泽东同志这一至理名言在各种场合被广泛引用。干部无疑是关键因素,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只重视人,而忽视了管理制度建设。应该认识到,选好干部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


  管理的本质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完全到位的个人责任制。关于工作流程与人性的关系问题,可以用一个极端情况下的故事来说明。


  在一牢房里,关进来七个强盗,监狱只在中午供一桶粥。开始,每个人都抢着分粥,以便自己能多吃一点。因为这样操作太不公平,于是大家决定由三个人分粥,四个人监督,相当于企业中的经营班子和监事会,结果每天都争吵不休,吃到肚里的已是凉粥。最后大家决定,还是由一个人来分粥,其它六个人优先选择。最后的一碗肯定属于分粥者,想让自己吃到的粥不比别人少,唯一办法就是把七份粥分均匀,从此七人相安无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科学的工作流程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使利己通过利他来实现,使一些“粗人”也能按谦谦君子的方式行事。我们在以往的管理中,对人的评价易走极端,常常认为一个干部要么是百分之百的好人,要么是彻头彻尾的坏人。事实上,人群构成符合正态分布,纯粹的好人和坏人都趋近于零。通过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促使中轴线向正的方向偏移。


  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与修炼


  孙玉麟教授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取决于两点,第一是能否做好顶层设计,第二是有没有足够的自律。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想做好自我管理必须管理和控制好情绪,包括职场、家庭和独处这三个场景,尤其要处理好职场和家庭的场景转换。“打掉牙,和血吞”是一种修养。无论工作上多么不如意,都要面带着微笑走进家门。同样,绝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每天保持好心情,是一种境界。


  尽管影响情绪的因素来自于外部,解决之道则须内求。因为我们无力改变环境,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控制情绪的八字箴言是:接受现实,解决问题。什么是现实?无法改变的就是现实。无论现实多么残酷,多么不尽人意,我们必须坦然接受。什么是问题?能够改变的就是问题,无论问题多么棘手,多么纷繁复杂,都要竭尽全力去解决。星云大师曾多次引用一位哲人的名言,启发人们拥有三种智慧:第一,努力做好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第二,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为了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苦恼;第三,拥有辨别这两种事情的能力。


  在现实与问题之间,有时会有第三种情况,即解决问题的时机尚不成熟,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和忍耐。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有时候不做任何新决策,可能正是最好的决策。”面对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情,有时候不作为可能正是最好的作为。


  我们常常认为是一件事情引发了我们的某种负面情绪,但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研究结果表明:是我们内心的观念或者说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不要把你的一切情绪都归于现在的事件、现在的人、现在的关系。表面上,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你的爱恨情仇以及种种情绪,实际上,导致你负面情绪的罪魁祸首是你内心对事情的想法和态度,而这完全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心情,选择处事的态度。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要掌握好三条原则:一是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二是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是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情绪失控往往源于对痛苦的无法忍受。我们会为什么而痛苦呢?许多人认为是理想不能实现,目标不能达到,欲望不能满足、意愿不能完成等。但这仅仅是佛陀指出的人生八苦之一:“求不得”(人生有不能逃避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离别、怨憎会、求不得、五蕴聚)。释迦摩尼告诉我们:痛苦的主要原因是“你认为不该有痛苦的痛苦”。解决之道在于“去无明、断我执”。


  三个判断与三个建议


  与学员互动环节中,孙教授对中国经济走势分享了自己的判断,并对民营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对中国经济走势的三个判断:


  1、2020年中国经济的增速先低后高,第四季度有望超6%,2021年一季度可高到10%以上。这在全球将是一骑绝尘!国家推出的一系列发展经济政策,以及对疫情的有效防控,成效显著。


  2、全球经济对中国产品依赖将会逐步减少。这场疫情让口罩等防护物质成为战略性物质,使得各个经济体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视供应链的重构和完善。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使这一进程加速。


  3、2023年后中国企业会更加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经济体的产业链重构会导致出口减少;国内投资效益递减也会导致经济下行,消费下降。两个因素叠加将会导致总需求减少,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剧,竞争更为激烈。这对于具备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是发展的机会。


  对民营企业的三个建议:


  1、抓住国家发展经济的窗口期赶紧赚钱,提升抗风险的能力和实力。同时,加大创新力度,尤其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力度。


  2、顶住诱惑防止盲目发展,尤其是重资产投资要一概慎重。


  3、要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撤退预案,以便在极端困难情况发生时也能从容应对。


文章来源:财大咖

元培商学院总院 北京元培商学院 燕园人合集团 元培工匠研究院 元培信用 国家教育部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工信部 民政部 科技部 市场监督管理局 商标局 元培工匠鉴定中心 燕园人合联盟 海南省元培商学院 智库信息网

北大博雅教育研究院   投诉邮箱:servers@pku-ypzk.org.cn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备案:京ICP备2021000398号-1

编辑中心: 元培智库   技术支持:燕园人合技术中心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5094号